以前和人谈起街上的乞丐,总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悲凉,为什么呢?其实我们把乞丐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无亲无故,自身又有残疾,无法通过正常劳动获取生活来源的人;另一类,不用我说,就是伪装乞讨,或是租用的儿童残疾人,都是作为职业乞丐。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第一种人的出现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人们道德观念的落后;而第二种人,则是一个完好的人,因为好吃懒做或其他原因,而作为职业的一类人,这说明社会就业压力大和素质教育的落后。前面在杂志上看到过北方有一个村的人都去外地当职业乞丐。
但现在,出现大街上的,更多的不是老婆婆,老头子,残疾人。从我最近上街看到的情况来讲,有文化的人时常会遇到些难关而在街头乞讨。昨天接连看到两个镜头,一个是自费旅游的人,一个是学生样的人。
下午过浣纱桥的时候,在桥上看到两个背有旅行包的年青人,大约都在二十七八岁,坐在桥边,地上写了几行字,大致是这样的:我们到贵地旅游,不幸丢失了所有的钱,望过路的好心人给点路费。猛一看,还以为是摆小摊的,但事实就是这样,他们在乞讨。我看了一眼就走了,后来一想都有些不对,看着装应该是没有跟团的自费旅游,自费旅游除了要搞好自己的装备外,另一个就是钱和联系方式,装备还在他们身上,应该是钱掉了,但一看他们应该都是有些文化的人,没有用卡吗?难道准备旅游所有的钱都全带身上?他们联系不上他们的朋友或者亲人吗?最后一个,找派出所找求助站,这些都可以解决问题的~~为什么要乞讨呢?看起来周周整整,而且非常壮实,最坏的打算,你把身上背的东西卖了,电话费或者少量的车费应该有吧。不谈那么多了,社会有些现象真的是看不透。
晚上逛夜市,在喷水池“必胜客”餐厅下面些,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背一个书包,跪在街边,前面写着“尊敬的叔叔阿姨,请给我2元的车费吧!”。看来是一个学生,2元钱的车费能坐到多远?从贵阳到花溪,从贵阳的小河、到金阳?作为一个读书人,都能低下头去乞讨,为2元钱的路程而乞讨,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到哪儿去了?昨晚我和朋友从黄金路,到师大旁的栖霞小区山顶上,来回一直都是走路,应该也超过了这2元钱的路程。
我们路过那乞讨2元钱学生的时候,看样子不是一小会儿,其实只要有两个人给他一元钱,他的目的就达到了。但也许看见的人们都在质疑,为2元钱路费而跪在路边乞讨,值吗?
作为一个搞技术的人,也许有些现象真的很难深层次的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