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山毛豆黎明:宣传贵州的独行侠

转自贵州先锋网

2011年9月,网络上一次为月收入不足300元的代课老师增加工资的活动,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在这次名为“乡村代课教师资助计划”的活动中,组织者提出,每个月向几名乡村老师捐款,将他们的工资凑足1000元,藉此略微改善山村代课教师的生存状况,并希望由此提升乡村的教学水平。
参与此次活动的是一家名为黔首报的贵州本土博客,除了“资助计划”,站长兼“记者”黔山毛豆还利用这一平台发起了多次大型的公益活动,其中多数渐渐成型。这项计划,只是其中的一项。
他不是记者,但却干了六年多的采写、编辑工作,所有的心血只为了一个没有经济收益的网站和一个日报性质的博客,内容都是在宣传贵州。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很多人都问……

2011年9月,网络上一次为月收入不足300元的代课老师增加工资的活动,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在这次名为“乡村代课教师资助计划”的活动中,组织者提出,每个月向几名乡村老师捐款,将他们的工资凑足1000元,藉此略微改善山村代课教师的生存状况,并希望由此提升乡村的教学水平。
参与此次活动的是一家名为黔首报的贵州本土博客,除了“资助计划”,站长兼“记者”黔山毛豆还利用这一平台发起了多次大型的公益活动,其中多数渐渐成型。这项计划,只是其中的一项。
他不是记者,但却干了六年多的采写、编辑工作,所有的心血只为了一个没有经济收益的网站和一个日报性质的博客,内容都是在宣传贵州。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很多人都问……

 

 

草民黔山毛豆
频繁换工作,只为看清自己
黔山毛豆,一个愤青与理性混搭的70版,身上流着黔南苗族人的血,在贵州民族学院旅游管理系拿到一纸文凭之后,曾以商人、工人、服务员、摄影师等身份挣钱来填饱肚子,但3、5个月便心中一痒,闪电辞职。前后辗转迂回了十余种工作,他终于在2004年稳定下来,自己创办了个网站“贵州少数民族风情网络杂志”。请注意,是稳定,而非淡定,他令人瞠目结舌的经历才刚刚开始。
“之前我频繁换工作,是因为我想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愿意做什么,突然某一天,我知道了。”其实当时的黔山毛豆只知道外地人常分不清楚贵州与贵阳、遵义的从属关系,还有人常常以为黄果树瀑布在云南,让他很难过,他想办一个原汁原味没有经过包装的宣传贵州的网站,至于如何办,他根本不知道。

 

 

黔山毛豆的《黔首报》里总是有很多能打动我们的照片
光杆司令的成就感
基本等同于“电脑盲”的黔山毛豆全靠在网络上下载教程和买专业书来自学,摸索了半年,才终于做出了个勉强能看的网站。而这期间,他糊口的银两来自于外地杂志的约稿。
后来随着技术和经验的累积,网站多次改版,更名为“黔途网”,内容除了贵州民俗、旅游和美食外,还增加了贵州历史、人文等方面的栏目,但他仍然是光杆司令一个,身兼采写、拍照、编辑、排版数职。
“或许很多人会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没有想过要以此成名,或者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来,就是想实实在在为贵州做点事。当然,对我个人而言,成就感比金钱更重要。”黔山毛豆说到这,给记者举了个例子,“网络是开放性的,大家随时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文字、照片PO上网,这些‘会有人看见’;而我做到的是,‘有人看见’,因为我的东西不是个人化的,而是在为社会服务。这就够了,值了。”

 

 

《黔首报》,贵州草民的网络日报,
人物,趣事,短论、杂记、随笔、影像,普通贵州人的故事。
帮国外华侨来贵州旅游
黔山毛豆告诉记者,浏览“黔途网”的人,60%都是贵州以外的人,并且是不了解贵州的人。“内容为王吧,我在采集素材的过程中,我看到什么,就告诉大家什么,这才是公众需要的。”令黔山毛豆感到欣慰的是,“黔途网”的影响力甚至走出了国门,“德国、新西兰、美国、意大利……很多个国家的华侨,都曾通过网站向我咨询如何来贵州旅游,甚至有希望我帮他们定制旅行计划,因为他们相信我不是在为了获取商业利益。”
“黔途网”同样也影响到不少本省网友,曾经有4、5个人毛遂自荐地想加入他的阵营,可惜是来“打酱油”的。“都是80后,一时兴趣,而非真正的想做些事情。我关注过他们的博客,开始时,还会常更新些推荐贵州民族风情的好文章,但撑不到两个月就停了。”黔山毛豆可没停,2007年他又用博客的形式办起了《黔首报》,以他走乡串寨的见闻来展现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颇受网友好评。

 

 

黔途网, 以民间角度介绍贵州的民族、历史、人物、美食的个人网站。
草民的网站草民的报
黔山毛豆今年到了贵州乡土文化社上班,一家致力于推动本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非营利草根机构。他的“黔途网”和《黔首报》依旧办得有声有色。当记者问他忙得过来吗?他说一个人喜欢的事,总会有时间。可这一站一报并没有给他带来经济收益,他依旧是靠着给杂志社投些稿件为生。他这样付出值吗?
黔山毛豆很肯定地点头。“我每天都要处理几十封邮件,有大学生来向我探讨贵州民族文化问题的,也有北京、广州等城市的媒体向我约访的,又或是热心的网友发来的鼓励。这就是我所得到的。”
“黔途网”和《黔首报》的功能不一样,前者是想让大家知道贵州,后者是想让大家爱上贵州。黔山毛豆告诉记者,浏览《黔首报》的人大部分是贵州人,并且关注率在不断攀升。“黔首报”这个名字的寓意,是“贵州第一家草民日报”,他希望有其他的贵州人能办第二家、第三家,将“宣传贵州,人人有责”的想法,藉由网络传播开去。
获“最佳中文博客”提名的博客
“黔首报”被口口相传。2008年,黔首报获得“德国之声2008国际博客大赛”的提名奖,在超过5200万个中文博客里,获得“最佳中文博客”的提名。与黔山毛豆同为候选项目的其他博客里,赫然见到韩寒、方舟子以及科学松鼠会等知名博主的大名。
黔首报成立以来的6年间,总访问人数达到了一千九百多万,每天访问人数近一万人。最近,他又拉进了“谢耳朵”、“勇敢的肥”等专栏作者,将他们独具新意的见闻放进黔首报与读者分享。在无所不及的网络上,黔首报的影响力正逐渐扩大。
“非职业”公益者
从2005年开始,黔山毛豆频频出现在主流媒体上,他创办的博客征文大赛、贵州电影周、民俗图片展、民间音乐节等活动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他本人也被海峡两岸的媒体广泛报道。尤其从2008年以来的三年里,他作为主要采访对象见诸媒体相当高频,多达30余次。平均每个月都会有媒体找到他要求采访。作为被多方媒体关注的名人,黔山毛豆有着诸多“标签”:进行“文化长征”的民间草根、“贵阳城市化建设身上的牛牤”等等,突出的都是毛豆兢兢业业的“老黄牛”形象。由于他发起了“一支铅笔”、“一只鸡蛋”等捐赠活动,他也被外界认为是个公益人士。但在各种试图定义他的“标签”面前,黔山毛豆却自称是个“深度打酱油的”。在各个领域涉足,却不会把自己定位于某个“圈子”。
黔山毛豆认为,自己关注少数民族传统的承扬,关注民间文化以及亚文化的现状,同时会做一个业余记者,去分享自己所见所闻。所以自己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公益者,参与公益的目的是尝试找到公益项目的“造血功能”。“我会组织、策划、发起一些活动,但是把这个事情做起来了,我就会去做下一个。”毛豆说,自己的风格就是不深入、不捆绑。他认为,公益机构可复制的持续“造血功能”最重要,却也是最欠缺的。找到“渔”的意义远大于“鱼”。
目前,毛豆在做一个比较好玩的事,那就是《百人贵阳,百味人生》的城市记录活动。
百人贵阳,百味人生,用毛豆的话说是想了解“在城市簇拥庞大的群体中,个体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目前,该活动已经对几十位普通人进行了生活记录。“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进行抽样记录,得到的结果便是整个城市的白描肖像。”记者、自由职业者、清洁工、大学生……也许他们都不曾知道,自己在别人的眼中是个什么样,毛豆此时又像个录像带,呈现和反馈个体的生存状态。
除了喜欢拿起相机纪实,毛豆在黔首报上还鼓励大家记录生活。还在持续进行《摄影师资助计划》,以资助的方式鼓励记录者。“你不必是摄影家,你也可以用手机拍照,只要你拍的是纪实照片,我们就有可能资助你”。在申请资助的人中,大概百分之二十的人可以获得来自NGO新闻小组的资助。
做有造血功能的公益
“人们总认为,做公益是不能盈利的,但是做公益的人也要吃饭,如果做公益的不能自己造血,只有死路一条。”毛豆告诉记者,做公益是否能坚持,在于公益机构自身是否有造血功能。把公益当成是一个职业来做,然后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反而是促进了公益事业的机制建立。
为了获得长期稳固的“血液”,毛豆与朋友成立了公司,通过进行民族传统手工艺为载体的进行注重社会责任、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公平贸易”,获得一定的收益。
“我们的‘公平贸易’并不是西方意义上限于原材料的公平贸易,而是在做自己正在探索的另一种意义的公平贸易。”毛豆说,于是来自于黔东南白兴大寨的瑶族刺绣,成为主要的贸易对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传承保护的对象之一。
在白兴大寨,妇女刺绣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商品,更不能改善生计。在“贵州省麻江县河坝村民族手工艺发展与生计改善”项目中,刺绣被当成“公平贸易”的内容。公司组织白兴大寨的瑶族妇女刺绣,企业则与公司联系订单并且拿出5%的金额返还村寨,作为保护刺绣文化传承的“公共发展基金”。公司从交易金额中获得一定的报酬,以维持运作。
毛豆解释,“公平贸易”所强调的不仅是比市场价高的收购价,更是通过缩短中间环节,提升民间传统手工艺人在最终销售中的收益。现在公司的“公平贸易”做到的是手工艺人能获得最终销售价的50%以上的收入(国际认可的“公平贸易”对此的标准是不低于10%)。
在“贵州禾美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公平贸易”所开的淘宝网店上,记者看见,白兴的刺绣商品有着自己专属的署名权,每个作者的名字都能在网店左边的链接栏找到。“我们所售卖的不仅是商品,是代表了民族文化结晶和作者心血智慧的艺术。”除此以外,公司还开辟了多种“造血”渠道,以维持公益项目的运作。“从今年开始,我们已经有了收入。”毛豆说。
对公益的“另类”解读
“公益圈和外界一样,存在很多问题。并不是说,你做公益的,你自然就能把事情做好。这是不可能的。”毛豆告诉记者,目前公益圈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缺乏公开透明的捐助、监督程序;另一个问题是,国内公益的内容、渠道、可参与度太过单一。“谈起做公益,人们能想到的不过捐血、捐款,一旦公益机构行为失范,则茫然不知所措。其实,公益不仅是捐款、捐血,扫地的把地扫干净、做记者的写好稿子,人们走在路上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也是公益。人人力所能及就是公益。”拓宽公益参与渠道、降低参与门槛,则是公益圈需要做的事。
坚持做公益的毛豆,有一套非常“另类”的概念,他认为,公益并不是道德标杆,更不是道德制高点。有人以自己在做“公益”而拒绝公众的监督,非但没有理由,而且相当可笑。“也许有人会问:‘我在做公益,你凭什么质疑我?’但是你也是人,人做的事情必定有缺陷,我为什么不能质疑你?”毛豆主张以最大限度地公开和透明让公众参与进来,这不仅仅可以让公众明确知道自己的钱流向了哪里,更可以促进公益的做成。
人们会把做公益看成是在做一件神圣的事去顶礼膜拜,也往往被自己的爱心所感动。但是在毛豆看来,献爱心和渴望被爱一样,都是欲望。“每个人都渴望爱和被爱。爱心也不过只是人的一种欲望而已,就如同食欲、求知欲。其实爱心不是用来‘献’的,是用来满足的——因为欲望都渴望得到满足。既然是这样,那所谓的做慈善或做公益的‘道德优越感’就完全是浮云!”这段被他写进博文的演讲稿《爱•欲》里,毛豆明确表示,公益是一个工作,它应该和其他所有工作一样,不该加上过多的光芒。它跟所有工作一样繁琐和枯燥,需要理智地参与。

正文完
 0
正安一片瓦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正安一片瓦 于2011-12-27发表,共计4707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一条评论)
验证码
黔山毛豆
2012-01-11 19:40:48 回复

我好蟀,哈哈

     中国贵州省毕节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