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镇山村系以布依族为主的民族杂居的自然村寨。隶属石板镇,距贵阳西南21公里,花溪西北11公里,由花溪大坝乘船约4公里可达该村,交通十分便利。
镇山地处花溪水库中段,坐落在三面环水的半岛之上,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形如乌龟的半边山隔水相望,景色秀丽。
历史:该村建功立业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据《李仁宇将军墓志》载: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明廷“平播”,时江西吉安府卢陵县协镇李仁宇奉命以军务入黔,屯兵安顺,及黔中平服广顺州粮道开通,遂携家眷移至石板哨镇山建堡屯兵,其妻因水土不服病逝,李仁宇入赘镇山,与班氏结缘,生二子,长子姓李,次子姓班,至今17代,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村民以李、班两姓为主,有布依族105户,苗族38户,主要居住小关村。汉族1户。布依语言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第二土语区。因镇山地处贵阳市郊,且长期与汉民族交往,除老年人会布依语外,大部分村民操汉语。
民居建筑:该村分上下两寨,上寨系古屯堡区,民居全在屯墙之内,多为三合院民居,木构建筑,石板装壁、石板盖屋面、石板铺天井。正房为面阔三间或五间,有吞口,堂屋除置大门外,还另置腰门。大门上方有门簪,有向日葵图案或“福禄”字样。堂屋设神龛。明间或次间窗户木雕图案精美。三合民居设置朝门,与大门均不在一条轴线上。下寨原建于河畔,1958年因修建花溪水库搬至屯墙之下“椅子形”地带。居民为三排梯级结构,无院落,无隔墙,木构建筑。村内主干道由屯门可通下寨码头,各小巷通至住户,形成丰富的建筑空间。
武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建,面阔五间,通高约15米,占地250平方米。两厢、过厅已毁。正殿修葺于1995年,殿内曾经办有镇山历史图片展。
屯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咸同年间补修。屯墙依山势而建,东段和南段均以悬崖为屏而砌墙,全长700余米。南、北有石拱两座,南拱门保持原状,是当年屯兵的实物见证。
历史人物墓:镇压山南面的李村右侧山头有始祖李仁宇墓,封土高约1.5米,墓碑阴刻:李仁宇将军墓。李仁宇系江西吉安府卢陵县人。因有战功,被明廷授四品。另有一通石碑碑文记载了入赘镇山的历史。在镇山东面山头上有李仁宇两个儿子的墓,被明廷封为德武将军和振武将军。
节日:每年正月初十举行“跳厂”活动,参加者来自石板镇一带的布依族、苗族,有万余人,活动内容为吹奏芦笙、跳舞、斗雀等。农历“六月六”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在寨内搭台举行对歌。
饮食:主食大米,有自己酿造的米酒、刺藜酒、酒度低。家常菜有魔芋、腊肉、香肠、干豆腐、野菜、糯米花,小豆花、小豆酸汤、荫辣椒、油炸黑糯米饭。
镇山村是集真山真水、民族建筑、历史遗存于一体的民族村寨。199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民族文化村。2000年9月5日中挪奥斯陆协议,镇山建成为布依族生态博物馆。
交通
由贵阳到花溪,全程17公里,乘车约需半小时。从河滨公园车站坐到天河潭的公车,在石板哨下,徒步或转摩托车2公里进村。或者坐到镇山村的专线车,车费3元。如果要从镇山村去河对面李村的话,不论人多少,一条船来回10元。
住宿:
农家住宿一般都是10元/人,条件大体相同。大多数的厕所都离住处较远,建议带上手电筒。
餐饮:
镇山村里的腊肉、血豆腐、熏豆腐干等腊味系列非常地道。鱼几乎都是刚从河里打捞起来的,还有阴辣椒、瓜片炒肉、酸菜汤也值得一试。镇山村里所有农家饭庄都是统一定的菜价,但人多也可以打折。事先一定要讲好价,多走几处,货比三家,这样经常会有意外收获,比如有的饭庄不收市内电话费,有的免费卡拉OK等。 一般两三个人吃普通餐,四菜一汤,包括腊味拼盘和野菜,消费大约在40-50元间。人多的话多谈谈价格,商量过后20元/人一天就能搞定,饭庄还会请村里的歌舞队来表演节目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