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正安县华尔山苗族
正安县,坐落于贵州省遵义市北部,与重庆市南川区接壤,是渝黔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享有“黔北门户”之美誉。县域总面积达2595平方公里,下辖20个镇(乡、街道),拥有包括仡佬族、苗族、土家族在内的23个少数民族,其中,市坪苗族仡佬族乡与谢坝仡佬族苗族乡于1987年11月正式设立。截至2022年底,全县户籍人口约为66万人,常住人口为39.54万人,市坪、谢坝两乡的少数民族人口总计超过2.5万人。在正安这片土地上,除了这两个少数民族乡,还有一个独特而鲜为人知的苗族聚落——华尔山苗族部落,位于土坪镇联盟村民族组,共有73户人家,共计402位居民,他们依然坚守着本民族的传统特色。
中国苗族分为六大支系:孟莎(Hmoob Sa)偏苗、孟伦(Hmoob Leeg)红头苗、孟邹(Hmoob Ntxaug)花苗、孟娄(Hmoob Dawb)白苗、孟布(Hmoob Pwg)青苗以及孟拜(Hmoob Npaig)素苗。各支系自称均含有“Hmoob”音节,这在苗语中意为“赫蒙”,即苗族的基本称谓,而在越南境内的苗族则被称为“赫蒙族”。经研究证实,华尔山苗族属于青苗支系,又称青衣苗、青裙苗,其自我认同为孟布。这一支系以其种植青麻作为纺织原料的独特习俗区别于其他以火麻为原料的苗族群体,且因其女性成员多选用青色布料缝制上衣而得名。对比发现,华尔山苗族的服饰与同为贵州省的黔东南、黔南等地苗族大相径庭,而与越南赫蒙族青苗的服饰在样式上高度相似,其中存在深厚的历史渊源。
图为正安县华尔山苗族
图为越南山罗省木州县赫蒙(苗)族青年
图为越南山罗省木州县赫蒙(苗)族女孩
青苗妇女的服饰以短上衣搭配中长裙为特点,上衣绣有精美图案,采用右衽设计,与中国汉族的姊妹装有异曲同工之妙。她们身着蜡染百褶裙,头戴长帕,精心盘绕成盘状。裙身为青布蜡染花裙,长度及小腿肚,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约15至20厘米,纯白色;下段约40厘米,蜡绘花卉图案,边缘手工刺绣。腰间束以1至2条宽约15厘米、长约2米的黑色腰带,以凸显身材曲线。
已婚青苗妇女通常将秀发盘于头顶,用马蹄形梳子固定,并以围巾遮覆。她们服饰的纹饰以色织布为主,绣花图案多为螺纹、方格、菱形、十字形等几何图形,色彩斑斓,富有民族特色。
青苗族的主食以玉米、薯类和大米为主,逢年过节或庆典时,他们会制作玉米糕、酿制玉米酒和米酒,搭配牛杂(或羊杂、马杂)等美食,以示庆祝。副食方面,他们擅长坛腌酸菜、熏制腊肉、香肠、干鱼,以及制作豆腐等丰富的加工食品。
图为正安县华尔山苗族
在居住方面,华尔山苗族部落沿袭了传统的吊脚楼、茅草顶木屋以及土墙屋建筑风格。典型的住宅布局包含三个房间和两个侧厢,设有两至三扇门,中心位置摆放供桌,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
每年农历正月,华尔山苗族部落会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如升堂舞、跳芦笙、跳秧堂等,这些传统仪式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苗族人民欢庆新年、祈福纳祥的重要方式。
历史文献记载,16世纪初的明朝末期,随着国力军力的衰退,播州地区土司势力崛起并发生叛乱。明廷通过“播州之役”成功平定叛乱后,明清两朝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全面废除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治理。面对这一变革,部分少数民族族群选择退居深山,以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华尔山苗族部落坐落在海拔1400米的华尔山脚下,这里地广人稀,远离集市,苗族居民以狩猎和种植玉米为主要生计,直至解放前,他们大多过着与外界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直到21世纪10年代,当地居民才上交了最后一批用于狩猎的火枪,标志着这一古老生活方式的逐步转型。
时至今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华尔山苗族青年选择外出务工,有的与外地人通婚,导致居住于此的苗族人口逐渐减少。然而,尽管面临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华尔山苗族部落依然坚守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成为黔北地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努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维护和弘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参考:
百度百科:正安县
越南赫蒙族:https://special.nhandan.vn/dt_hmong_cn/index.html
浅述如何区分广西隆林苗族六个支系的文化特征 隆林各族自治县苗学研究会·熊胜文
图片来源:微正安公众号、正安论坛、越南人民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