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文自:http://www.qtwm.com/article.asp?id=1788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平正人民艺术发展中心的影像人民艺术小组的重心,将放在关注贵阳的流动农民群体及底层劳动者,以他/她们作为重要参与者推动相关工作。黔山毛豆有幸成为其中一员,现在还需再招募4名核心志愿者。如果您可拿出几个周末的时间,用手中的相机、DV和其他影像记录工具,大家一起去促进不同群体间相互沟通、理解、尊重与欣赏,请与项目负责人刘兴梅联系(联系电话:0851 – 6912880,工作邮箱:civart@126.com)。
以下资料来源于平正人民艺术发展中心,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虽然资料字有点多,但相信看完后您能对这个影像人民艺术小组和这个小组即将开展的工作,会有更多的了解。黔山毛豆真诚期待能与您一起来完成这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一、什么是影像人民艺术?
影像人民艺术小组是平正人民艺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平正”)主要包括:1、影像人民艺术;2、戏剧人民艺术;3、音乐人民艺术;4、自传体民族志;5、互动式社会记录;6、社区记忆人民艺术等在内的其中一项人民艺术范畴。平正希望通过这个小组的组建、运作、实施等环节来探索人民艺术小组式工作和小组式项目的模式,培养平正工作人员、人民艺术小组成员的项目实施等能力,并通过影像艺术作品的产出和来自不同社会角色的解读活动,成为主流文化的有力补充,促进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宽容,最后希望募集到一定数量上志愿者的支持,保证影像小组和其他人民艺术小组的工作。
二、影像人民艺术小组是做什么的?
影像人民艺术是平正的一个重要工作领域,影像也是平正的工作手法之一。通过影像记录包括记录片、摄影、摄像等等方式作为实现人民艺术的途径,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推动影像工作者与被记录群体形成共同表达主体,在创作、纪录阶段同被记录者共同确定纪录内容,在编辑、修改阶段共同建构文本(解说词、照片背后的故事),在发表阶段作为共同的发表主体;
2)通过人与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通过影像加文本的方式记录、发现他/她人的生活价值与生命意义,推动社会对主流价值观的反思及相关群体社会行为的反思,推动社会群体主动相互间对话及自我问责行为,建立相互理解、尊重、欣赏、学习的社会互动与学习机制;
3)通过相关群体的自我生活记录,以此作为自我认同、群体认同的手段,同时,其多元的发表过程亦将成为赋权及自我赋权的过程;
4)借签影像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支持不同群体对同一影像作品的解读(如对“背篼”夜晚群体露宿街头的照片,邀请城管人员,普通市民,公益组织工作人员,“背篼”群体对此作评价及讲述自己与之有关联的故事,将不同的评价汇集,最后向公众展示与公开;如对大型户外广告的照片,邀请不同的人群发表观感及讲述自己与之有关联的故事,最后汇集向公众发表等),推动不同社群理解不同的人的不同生活及群体间宽容与与尊重。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影像人民艺术将重点关注贵阳的流动农民群体及底层劳动者,以他/她们作为重要参与者推动相关工作。
三、平正所理解的人民艺术
平正所理解的人民艺术,与高雅艺术、流行(大众)艺术不是一个对立或者平行的概念,更准确的说,不属于艺术哲学或者艺术方法论讨论的范畴。对平正而言,人民艺术是一种发展工作的手法,也是一种赋权策略的行动模式。但即便如此,也不妨碍我们确立人民艺术的哲学认识。从一般的艺术理论来看,艺术往往是艺术家作为表达主体,艺术作品、艺术行为所包含的内容,都是作为艺术家或者艺术创作者的工具,是艺术家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世界观,理解或者是协助受众理解这个世界的具体内容。所以,艺术原型、模特、生活图景、仪式场面、原生态文化、自然风光等,在艺术作品中,往往会成为受众理解艺术家及艺术家寻求社会沟通与社会理解的工具,唯一的表达主体是艺术创作者本人。平正提倡的人民艺术形式,作为一种赋权和社会发展的工具,则强调1)艺术创作者与对象及受众形成共同的表达主体;2)是普通人民特别是边缘、弱势人群的自我表达与群体间寻求认同,共建生命意义与生活价值的过程;3)是促进不同群体间相互沟通、理解、尊重与欣赏手段与工具。一般的艺术行为往往形成艺术作品与产品,人民艺术则形成人民间的团结与沟通机制。我们不反对高雅艺术,也赞成艺术为人民服务,人民艺术与艺术为人民服务不同。人民艺术强调人民是创作的主体,人民生活是人民艺术表达的内容,人民艺术本身就具有价值建构的功能,人民艺术发展过程本身就是生活意义建构、生命价值伸展、社会幸福实现的过程。
四、团队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平正坚信,每个人的生命价值都是平等的,都是应该受到尊重与理解的。每个人追求、建构、实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对他/她而言是绝对正当的,只要他/她的追求与实现手段不以侵犯公共和他人利益为前提。但目前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现实情况是1)作为边缘、弱势人群的农民及与农民身份相关联的相关群体的形象被标签化,农民性被丑化、农民生活意义被否定;2)劳动是美德,通过劳动养活自己并支撑自己家庭生活应该是正当的并被值得尊重的,这也是大多数人民的共同生活,但目前的现实是,农产品价格、重体力劳动都报酬、从事直接服务提供者的工资都极低,从市场的角度否定了“商品价值来源于凝固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经济学常识判断,从而社会意识层面否定了底层劳动人民的劳动价值,否定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身份认同,进而通过市场机制否定了相关人群的生活价值;3)由于缺乏宽容,理解的社会机制,普罗大众因为社会资本短缺、公共生活匮乏、社会参与管道严重不足,从而形成的强势群体对弱势个体的社会结构。在精英集团主导的社会生活中,成功模式往往被界定在金钱和权势的层面,普通群众基于传统或者迫于现实的生活成为被否定的对象,因为带来社会层面的生活价值缺失;4)现代化理论、以增长为主要甚至唯一目标的发展过程的结果,在缺乏良好的社会回应基础条件下的商业主义在中国的漫延,消费主义盛行等一系列因素,带来了中国人价值观的彻底改变,对个人价值的社会评价逐渐转移到以物欲扩张和物欲满足的层面,全面限制了个人及群体生活价值建构的多样化发展的空间;5)在所谓主流文化的驱动下,导致普通大众、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等群体艺术文化的缺失,上述群体难以寻找到自身价值并难以形成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将本来少之又少的不同群体间的沟通、交流渠道降到几乎为零,加大各不同群体间彼此理解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了艺术多元化共存的可能性。等等。这些从根本上否定了一部分群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从而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信任基础丧失等一系列问题。
五、思考及回应
平正认为人民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人民是自己生活的明星,每一个人的生活命价值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受到尊重和理解。平正艺术发展中心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反思下,在认同社会发展工作的社会幸福目标,认同以社会组织化、社会良好治理为手段的民间社会工作发展推动方向的前提下,在行动目标层面将以自己有成效的工作共同推进促进会的总体性目标,共同寻求和谐社会建设的民间回应机制,着力于推进人民艺术的发展,以组织化、网络化建设为主要手段,从地方性、多元化视角入手,推进人民的自我认同、社区认同,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推动人民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提升人民的社会生活价值。我们提倡的人民艺术形式,作为一种赋权和社会发展的工具,强调1)艺术创作者与对象及受众形成共同的表达主体;2)是普通人民特别是边缘、弱势人群的自我表达与群体间寻求认同,共建生命意义与生活价值的过程;3)是促进不同群体间相互沟通、理解、尊重与欣赏手段与工具。一般的艺术行为往往形成艺术作品与产品,人民艺术则形成人民间的团结与沟通机制。我们不反对高雅艺术,也赞成艺术为人民服务,人民艺术与艺术为人民服务不同。人民艺术强调人民是创作的主体,人民生活是人民艺术表达的内容,人民艺术本身就具有价值建构的功能,人民艺术发展过程本身就是生活意义建构、生命价值伸展、社会幸福实现的过程。
在实践工作中,平正通过舞蹈、文学、音乐、戏剧或者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增加不同群体间的沟通渠道,加强群体内部及不同群体间的信任与情感,促进彼此间的宽容与理解。在艺术文化实践的过程中,来自不同群体的代表通过自身参与艺术收集活动、整理活动、解读活动、表现活动等来实现艺术的创造、表达与接受,充分体现出大众的艺术主体地位,比较温和的去调整、融合其他社会文化形态,共同营造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多元文化生态环境。